もっと詳しく

【共同社3月9日電】日本名古屋大學學振特別研究員飯島正也等參與的研究團隊9日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發佈研究成果稱,被認為在人類到達日本列島前30萬至40萬年前消失的大型鱷魚“待兼鱷”的近親物種(新物種)有史以來也曾在中國南部存活並與人類共存。 據爬行動物學家青木良輔指出,待兼鱷的近親可能在中國成為了“龍”的原型。此次的成果不僅有望從生物學層面促進對鱷魚的認識,或許也將為了解在神話與傳說形成等方面的鱷魚與人類的關聯提供線索。 待兼鱷全身骨骼化石(推定全長約7米)於1964年在大阪大學豐中校區教學樓建築工地被發現。作為重要的學術標本,於2014年被指定為日本政府登記在冊的文物。 團隊對中國廣東省的博物館保存的4具骨骼標本進行了調查。從上顎牙齒等特徵來看,判斷為與待兼鱷相近的新物種,命名為“Hanyusuchus sinensis”。據稱屬於可觀察鱷類進化過程的中間物種。 標本中有3具通過分析骨骼內膠原蛋白,判斷為大約公元前1300至900年商周時期的個體,其中2具的頭骨和頸椎上留有疑似青銅器造成的割痕。研究人員結合文獻調查等,認為該鱷魚可能是幾百年前遭人類滅絕。(完)